政策标准日臻完善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渐显
党的十八大以来,生态文明建设被提至显著位置,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,随着顶层设计的日渐完善,以及国家对大气治理的精准切入,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近些年,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国家战略高度,秉承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论,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。10月18日,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,习近平回顾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,再次见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串串“绿色”足迹。
五年来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,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愈加坚实、大气治理力度持续深入,空气质量总体显著提升。
顶层设计日益完善
“在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,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和法治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”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。针对不同形势下的大气状况,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,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。
2013年9月,国务院发布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“大气十条”),规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提出综合治理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加快技术创新、调整能源结构、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。以此同时,全国各地结合区域污染特点,陆续公布地方版“大气十条”。
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,要求各地完成总量减排,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;该法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,重拳出击各项违规行动。
此外,《“十三五”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、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、《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》、《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(2016-2017)》等众多政策标准共同发力,为大气防治保驾护航。
收获的蓝天越来越多
自“大气十条”颁布以来,我国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、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、深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、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、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、提升区域联防联控管理能力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,同时也建立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体系,及时采取预警应急措施,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。
针对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成因、监测预警、综合防治和应急调控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,如:环保部“清洁空气研究计划”、科技部“蓝天科技工程”和中科院“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”。
现阶段,虽然大气污染仍然形势严峻,但通过多年来的全方位治理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近年来,晒蓝天、评蓝天,朋友圈屡屡被各地蓝天刷屏。
在“大气十条”和新环保法的共同作用下,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,第一个数据就是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。2016年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比增加11个,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同比上升2.1个百分点,PM2.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.1%,空气质量总体向好。
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,2016年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PM2.5平均浓度都比2013年下降30%以上。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,在重点区域率先整体达标。
今年1-8月,随着大气质量专项督查、环保督察持续深入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.5浓度同比下降2.3%。
新闻来源:http://www.mining120.com/news/show-htm-itemid-312481.html